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蓝关戏》简介
发布日期:2011-07-29 信息来源:市文广新局


蓝关戏是流传于胶东半岛莱州及招远等地的一个古老的高腔剧种,是弋阳腔在胶东的后裔(见马少波《古木新枝——谈江西弋阳腔》等诸文,分载于1959年5月《人民日报》及《戏曲艺术论集》中。据有关典籍记载和著述表明及历代艺人的口耳相传,蓝关戏始于明末,兴于清初。明代末年,弋阳腔在其风靡全国之时,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传至莱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留下深深的足迹,成为早期“蓝关戏”发生的重要契机、促使了它的孕育和萌生。蓝关戏即是以“错用乡语”的音调特征沿袭和模仿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的表现形式和吸收了胶东的民间曲调及其他成分长期演变而成的戏曲剧种。

蓝关戏“帮、打、唱”三为一体,交映生辉,成为该剧种音乐的三大支柱,当地群众“会唱者,颇入耳”,素有“蓝关开了台,婆娘跑掉鞋之说”。蓝关戏上演的剧目有近百出之多,主要为《东游记》与《西游记》两部大型连台本戏。

蓝关戏的历史,是一部不同地域声腔剧种的发展史,当今时代的蓝关戏是往昔时代蓝关戏的衍变和传承,这一“活化石”的存在,已成为我们探索蓝关戏古老的文化内涵的“活字典”和曲径通幽的“向导”。从而使它具有了杰出的学术价值和历史资料价值及实用价值。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等诸方面在全国其他高腔剧种中实属罕见,发掘、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剧种对丰富完善中国戏曲史和发展民族音乐事业及寻觅中国戏曲未来走向都将大有裨益。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