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常设栏目>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文
2018年莱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8-01-17 09:47:21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号:[]

——2018年1月16日在莱州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莱州市市长  由如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2017年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莱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三五七”总目标,坚持苦干开局、领导带头,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克服了诸多困难,顶住了巨大压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稳中向好。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0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6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070元和19670元,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中分别位居第32位、第34位和第33位。

发展根基在攻坚克难中不断筑牢。以空前决心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启动“6+7+11”环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关停取缔传统塑料加工业户1769家,得到中央四部委联合检查组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停产整顿石材加工企业2337家,关闭封堵矿山坑口232个,石材行业污染、过度开采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淘汰改造10吨以下燃煤锅炉1111台,完成气电代煤7013户,推广清洁炉具9013套,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17%和17.8%,改善率居烟台各县市区前列。南阳河、白沙河、珍珠河等流域环境大为改观,彻底消除了劣五类水体。滨海湿地基本完工,近岸海域水质稳定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化工、铸造、畜禽养殖和自然保护区整治均取得明显成效,顺利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大考”。以必胜信念打赢文明创城持久战。唱响“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见证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文明创城主旋律,市级领导网格挂帅,部门镇街分兵把口,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解决市容环境、城市秩序等方面问题2100多个,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城市内涵更加深厚,全市干部群众用3年的艰辛和付出,成功赢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莱州一中、程郭西坊北村分别荣获“全国文明校园” “全国文明村”称号。以超强力度打好基础设施升级战。着眼长远,主动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环渤海潍烟高铁获准提前实施,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和莱州港铁路支线审批稳步推进。滨海大道13个支撑性文件全部办结,上报省发改委待批。莱州至牟平高速公路提上日程。争取资金5.5亿元,群众热切期盼的206国道、三城线北段、文三线大修改造工程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以政策引领打胜金融资本突破战。出台金融创新系列政策,在烟台率先成立5亿元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组建3亿元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强信科技成为烟台首家、全省第二家台湾上市企业,弘宇农机成为我市首家主板上市工业企业,6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2家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程序,8家企业完成股改,兑现金融奖补资金1200万元,奖补力度全省领先。

产业结构在动能转换中不断调整。抓牢项目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建立“3+1”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先后组织开展“项目集中推进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座谈会”等活动,开复工过5000万元项目85个,其中过亿元项目64个,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2:50.5:40.3,三产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一产向现代化、绿色化提标发展。争取实施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农业部苗木育繁推一体化和全省农田水利项目县、优秀粮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争取中国证监会首批在我市设立全国苹果期货交割库,争取农机补贴2172万元。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24个,新建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8个,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二产向高端化、品牌化提质发展。下定决心,克服“阵痛”,坚守安全红线、环保底线,规范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9亿元,用增速回落换取质量提升,为产业转调赢得空间。大丰轴瓦成为全省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结力工贸、莱玉化工、蔚仪器械、亚通重装、新忠耀机械成为全省首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华电莱州电厂、鲁达汽配、金宏数控、神亚科技等一批企业成为转型标杆。三产向特色化、全域化提速发展。坚持政策引导,出台旅游团队优惠奖励办法,成功举办“云峰对决”环球功夫大师争霸赛8场,中华武校受邀第5次参加央视春晚,“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效果逐步显现,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58.5亿元,分别增长11%和14.3%。莱州港26万立方米油储项目投入试运行,华电港3.5万吨码头建设顺利推进。商业中心、鼓楼里商业街建成招商,大润发超市正式对外营业,搬迁新建城区农贸市场2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74亿元,增长10.2%。

内生动力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迸发。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不断加大双招双引双创力度,汇聚形成区域发展的强大合力。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5个。圆满完成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烟台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并推广莱州经验。扎实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5家公立医院全面实行法人治理。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理顺城市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取消、调整、承接行政权力事项276项,公布市镇两级“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服务事项2800项,居烟台各县市区首位。建立“10+1”领导小组推动重点工作机制。完成镇街财政体制改革,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镇级人员工资、农村干部基本报酬纳入财政保障。注册成立国投集团,初步形成“1+3+N”经营体系。双招双引同步发力。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重,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企业家莱州行、山东侨商推介会、中外企业家联盟·莱州专场招商会、高层次专家莱州论坛、莱州籍在外人才恳谈会等活动,成功签约高铁防水板材、侨商双创园、循环经济示范园等过亿元项目40个,引进高层次专家32名,。创新创业成效明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和烟台市级工程实验室各1家、烟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请发明专利177件,高新技术产值达到490亿元。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2万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到761.4亿元,增长35.3%;新增省和烟台市级创业型社区8处、烟台市级创业型镇街和众创空间各2个。

城乡面貌在文明创建中不断改善。按照“提升中部、完善东部、拓展西部”的思路,持续抓投入、抓规范,群众在城乡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投资7.1亿元,完成“1条国道、2条省道、4条县道、16座危桥”大中修改造工程,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06辆,科学增设公交线路3条,实现中午不间断发车,群众出行更为便利。投资3.3亿元,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临疃河至饮马池水厂调水工程,调引客水1212万立方米;实施15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改造供水主管线5条,群众用水更有保障。投资2亿元,新增变压器330台,新建改造电力线路598公里,群众用电更加稳定。城市秩序日趋规范。对15条城区道路、16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安装道路护栏17公里,规范停车位3132个,施划交通标线23万平方米,车辆文明礼让蔚然成风。改造整治老旧小区22个。拆除违章建筑150处。清理楼顶、墙体等各类广告5500块。城区露天烧烤全部退路进店。镇村发展更具特色。沙河入选省级新生小城市试点,金城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沙河、土山、金城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城港路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镇动能转换20强,朱桥黄金小镇入选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建成西障郑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草沟大队客栈等一批特色项目,初家、傅家桥、城后万家分别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齐鲁美丽田园、全省传统文化村落,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70%。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进。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资金达到41.7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公开征集、承诺办理的12方面25件为民服务实事全部兑现。加大保障“兜底线”。发放低保金3803万元、特困人员供养经费110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400万元、困难学生助学金1050万元、计生家庭扶助资金6673万元,受益群众4万多人,新增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分配保障性住房431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210户。全面落实扶贫政策,3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扩大普惠“保基本”。加快推进化解“大班额”和“全面改薄”,新建改造校舍3.3万平方米,开工文峰路街道、金仓街道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普惠性幼儿园5处。5家公立医院全部完成等级提升,组建医联体11个、医共体5个,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80个,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直接结算。新建养老公寓、农村幸福院18处,新增养老床位426张。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评定,胶东地区首个省级文物修复站落户我市。为省定贫困村安装体育设施489套。推行基层党员群众“一站式”服务,建成镇街党群服务中心17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4处。深化治理“建机制”。按照“一切围绕十九大、一切服从十九大、一切捍卫十九大”的要求,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任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快严”“学懂守”和“清底”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0%和75%。建立森林防火全员参与工作体系,在烟台率先制定森林防火奖励办法,连续两年未发生森林火灾。积极创建省级食安城市,组织开展食品专项整治30余次,取缔生猪非法屠宰点3处,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大严打整治力度,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6年下降,我市被授予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荣誉称号。统计、史志、宗教、援藏、科协、工商联、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自身建设在作风转变中不断加强。围绕打造实干型、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的目标,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四个看齐”,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从政府班子抓起,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顺利通过省委组织部和烟台市委组织部检查。狠抓落实当表率。围绕“狠抓落实年”要求,市级领导主动深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50多个,用实际行动践行“领导带头”的号召。建立政府重点工作跟踪督查台账,实行动态督查、末位通报,倒逼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守规矩。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加强与市政协的协商合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90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和政府议事规则,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17处镇街全部建立“法律管家”服务团,农村“法律管家”工作室建成率达到75%。廉洁自律树形象。强化权力源头制约,制定出台行政审批、国有资产交易等方面的规章制度6项。组织对精准扶贫、校安工程、县路大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进行专项审计,严肃查办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保证了民生资金安全,维护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耕耘才能有收获,付出才能有回报。过去一年,莱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既归功于全市上下的勠力同心、辛勤付出,也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运筹帷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莱部队、驻莱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莱州发展的各界朋友和企业家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去年以来,我们坚决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现莱州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为目标,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以旧动能驱动为主的传统经济带来较大冲击,预计部分指标增幅低于预期。资源依赖型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企业做大做强动力不足,港口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不强,外经外贸增长乏力。安全、环保、金融、社会稳定等领域还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乡发展、民生改善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学习先进、对标先进的积极性不高,适应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的速度不快。政府系统“四风”尚未根除,执行力在“推绕拖”“慵懒散”影响下打了折扣,主动服务企业、真诚服务基层的意识还需加强。问题就是提升空间,市政府将瞄准问题,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确保问题尽早解决、短板尽早补齐。

二、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干好2018年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部署,狠抓落实,敢于担当,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工作思路是:聚焦发展这一主题,突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创新驱动三大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实施产业提质、城乡提升、民生提标三大工程。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左右,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各项控制性指标达到上级要求。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一)聚焦主题,重点突破,筑牢“发展”根基。发展是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要抓住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打基础利长远,真抓实干谋发展。

聚焦项目建设支撑发展。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全面叫响“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口号。对11个烟台市级重点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继续实施“3+1”市级领导联系制度,集中政策、土地等要素全力支持,确保春节前办结所有手续并按期开工建设。对第一批37个莱州市级重点项目,纳入审批“绿色通道”管理,主动靠上跟踪服务,沉入一线解决问题,年内将分批筛选100个左右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对40个签约项目、71个在谈项目,按照投资规模、科技含量、可靠性评价综合排序,建立月调度、即时推进工作机制,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年内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以上。

聚焦招商引资促进发展。制定出台“高含金量”招商引资政策。重点瞄准央企、国企、国内500强、民营100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灵活采取“重点企业+产业链条招商”“基金引导+目标招商”“盘活资源+二次招商”“园区管理公司+专业团队招商”等方式,带着产业、项目主动对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年内力争引进央企、国企等投资项目5个以上。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运用境外上市、融资租赁等方式引进外资,支持外资项目优先落地,年内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实现新突破。探索省级园区行政管理、人事制度、投资服务等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打造成经济发展主阵地、转型升级主战场。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对上争取,年内到位无偿资金5.5亿元以上。严把招商引资准入关,不环保不安全的项目坚决不要,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要。

聚焦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立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招才引智,继续举办“高层次专家莱州论坛”,建立市外“引才工作站”,年内引进各类人才600人以上。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载体,年内新增烟台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4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申请发明专利180件以上。持续释放金融创新示范效应,支持国投集团加快发展,成立3支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引导基金,设立2家基金管理公司,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争取1家企业完成主板上市辅导、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0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逐步隆起资本市场的“莱州板块”。积极争取更多上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监察体制、行政审批、医药卫生、农村集体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抓住关键,强力攻坚,守住“发展”底线。全面落实中央、省、烟台市重大战略部署,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金融风险防控,着力防范化解担保圈和企业流动性风险,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投资理财等领域的非法集资行为,坚决防止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加强源头治理,狠抓隐患排查,坚持打非治违,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向“末梢”延伸、向“细胞”传导,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开展省级食安城市创建,规范和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启动“天网”二期工程,新增高清治安监控290处,保持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老案,千方百计解决初信初访,深入细致排查矛盾隐患,不断夯实稳定防线。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处置能力。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对烟台市确定的3个扶贫重点镇和35个扶贫重点村集中攻坚,对901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政策相衔接,全面落实医疗、教育、住房安全保障政策,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层卫生院住院全免费,继续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发挥孝德基金作用,提高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强化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全面推行“多帮一”结对帮扶活动,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注重从减贫速度向脱贫质量转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对扶贫项目资金实施最严监管,杜绝跑冒滴漏。组织开展扶贫项目绩效“回头看”,抓好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与宁津县对口协作,促进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行立改、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巩固“6+7+11”环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扎实推进“河长制”,高标准实施南阳河、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做好气电代煤、燃煤锅炉淘汰、煤炭消费压减、建筑扬尘控制、有机废气治理等工作。继续抓好畜禽、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环保治理。严把石材、化工等行业整治关,对达不到环保和安全标准的企业,坚决依法取缔。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提高到75%。完成造林1.4万亩,打造生态廊道80公里,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用地,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采矿、非法围填海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保护莱州的“碧海蓝天、绿水青山”。

(三)加快转调,转换动能,提高“发展”质量。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集群引领+板块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

打造一个优势产业集群。制定出台制造业强市实施意见,集中各级优惠政策,培育壮大“5+5+N”的制造业集群,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黄金产业,创新突破与山东黄金、山东地矿等企业的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体,加快推进黄金工程机械制造、来金大厦等项目,逐步拉长黄金产业链条。机械制造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抓好鲁达技改、美乐达商用冷柜、高端合金构件等重点项目,加速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方向转型。石材产业,引进社会资本,推动石材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方向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矿山管理,实施废弃矿坑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打造独具特色的石材文化小镇。化工产业,按照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要求,全面开展化工生产企业“四评级一评价”,做好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申报工作。电力能源产业,稳妥利用清洁能源,优化电力能源结构,年内华电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同时,培育壮大高端装备、电子电器、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配套五大产业,突破发展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前沿性产业。

培育四大特色产业板块。依托特色产业基础,重点培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体旅游、医养健康产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现代农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要求,实施国家千亿斤粮食、农田水利项目县、生态农牧科技园、明波水产扩建等项目,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新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10个,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家、烟台市级畜禽养殖示范场32个;依托玉米小麦、水产养殖、月季花卉、苹果苗木、大姜蔬菜等育种优势,打造“种业硅谷”。现代物流业,加快莱州港铁路支线推进步伐,强化临港物流安全监管,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文峰物流城等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把我市打造成区域物流中心。文体旅游产业,深化“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出台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城市旅游手册,大力培育“云峰对决”赛事品牌;结合考古论证,高端规划东海神庙文旅产业园,开工城市旅游中心;引进高端运营团队,推进全域旅游社会化运作,年内旅游消费增长12%以上。医养健康产业,借助“中国长寿之乡”优势,跟踪抓好国家养老产业示范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朝阳颐养康复中心、科亿宏医疗器械、国康制药等重点项目,促进医养健康产业突破发展。

(四)以城带乡,同步提升,优化“发展”环境。按照“经营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宜居文明的城乡环境。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多规合一”,指导城市规范提升、有序发展。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年内确保完成2520户以上。按照“三清四改五提升”标准,启动城区15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群众1.8万户。抓好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动文昌路改造工程,完成莱州路两侧所有管线入地,逐步消灭城市“蜘蛛网”,减少“马路拉链”工程。启动北苑西路桥涵工程,贯通改造东岭路、建新街、明德街等7条城区道路和背街小巷,新增公交线路2条,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继续开展城区违章建筑整治,规范集贸市场和沿街摊点设置,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让“全国文明城市”更加文明。

全面突破设施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抓好“一场、两铁、两路、四港、一水”。“一场”就是争取通用机场进入全省通用机场中长期规划。“两铁”就是全力做好环渤海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莱州段各项工作。“两路”就是加快滨海大道、莱牟高速推进步伐。“四港”就是支持莱州港创新思路、加快发展,确保华电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引导朱旺港、海庙港立足特色、错位发展。“一水”就是启动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坚持“治保用”并举,实施白云洞至赵家水库调水、王河和小沽河拦蓄、中水回用、水库除险加固等系列工程,构建河库相通、库渠相连的多水源保障体系。民生基础设施,抓好“通路、供水、用电、取暖、改厕”。“通路”就是实施朱诸线、三城线南段、金华线、荆矫线大修改造工程,完成1400公里村级公路安防工程,争创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供水”就是改造供水主管线3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全市所有村庄水质100%达标。“用电”就是新建改造电力线路200公里。“取暖”就是引入新热源,提高集中供暖保障能力。“改厕”就是全面推进农村改厕三年攻坚任务。

(五)牢记宗旨,持续投入,共享“发展”成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完善社会保障让群众更放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重点在兜底线、保基本、扩覆盖上下功夫,全年安排民生财政资金45.9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为全市投保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为26.8万户家庭投保自然灾害家庭房屋险。关爱弱势群体,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保、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发放各类救助金1.8亿元以上,新增社会保险参保人数5000人以上,逐步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新建老年公寓1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农村幸福院10处。抓好残疾人康复、就业、救助和帮扶,资助1.3万名残疾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推行“三房合一”住房保障模式,提供保障性住房299套。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创建烟台市级创客空间2家,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

优化公共服务让群众更舒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编制全市学校、幼儿园建设三年规划,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化解“大班额”计划,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年内新建校舍5万平方米,建成文峰路街道、金仓街道2所学校,新增普惠性幼儿园2处。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医联体和医共体,支持镇街卫生院、养老院开展医养合作,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加快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开展“全民阅读·书香莱州”活动,高标准建设“城市书房”1个,提升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0个;举办全市第九届运动会、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实现体育设施“村村有”全覆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提升“四德工程”建设水平。统筹抓好统计、史志、宗教、援藏、科协、工商联、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担当有为政府

打铁必须自身硬。市政府将继续按照打造“四型政府”的目标,努力锤炼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坚强干部队伍。

切实扛起执政为民责任。牢记为民宗旨,认真执行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调研等各项制度,全面提升政府系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倾听、积极响应群众呼声,继续公开征集、承诺办理一批为民服务实事。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整合政务服务热线,及时梳理阳光对话、市长信箱等渠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保证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切实践行真抓实干要求。大力倡树狠抓落实、敢于担当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劲头和“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积极践行“事不隔夜、立说立行”作风,确保上级部署和市委安排的工作高效落实。提高目标定位和工作标准,敢于向先进看齐、向一流叫板,力争各项工作走在烟台乃至全省前列。继续实行重点工作台账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地落实。坚持刀刃向内,对“推绕拖”“慵懒散”等不良现象,动真碰硬,全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生态。

切实把握依法行政准则。加强法治教育,在政府系统大力倡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认真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决策程序,确保决策在阳光下和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切实维护廉洁勤政形象。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政治责任,压实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实做好公共资金、自然资源资产等各方面审计工作,继续做好政府和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全力配合、主动接受监察委员会监督,坚决惩治腐败,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我们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莱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团结共进的磅礴力量,用实干成就梦想,用奋斗赢得未来,向着“全面建成市强民富、宜居文明新莱州”的目标阔步前行、奋勇前进!

相关信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